寿乡动态
长寿之乡贵州赤水:中国竹都涅槃向未来,牵住竹产品研发“牛鼻子”闯市场
发布时间:2023-04-25
来源: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浏览:24468

4月21至22日,贵州竹产业发展大会在赤水召开,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赤水市“中国竹都”称号。会议期间,国际竹藤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等国际组织和科研院校,中国首批命名的十大竹子之乡代表云集赤水,共同探讨“竹与未来·全竹高值化利用”,国内外竹子发展研究专家纷纷把目光聚焦赤水。

640 (3).jpg

赤水的栽竹历史可以追溯到250年前。

据《赤水县志》记载,一个叫黎理泰的福建上杭县人来赤水谋生,在当地结婚定居,一次回乡省亲,母亲让他带上三个弟弟来赤水,并挖四棵种毛竹让他们捎上,寓意四兄弟在他乡开枝散叶。兄弟四人跋涉八千里水路到达赤水,把竹种栽在葫市后曹的山上。“记否无诸台上客,八千里路报平安。”想不到原是一个慈母寄托对远行儿子思念的竹子,在赤水生根发芽,不断繁衍,两百年后,成就了中国竹林面积最大的竹子之乡。

竹子和当地人的衣食住行便与之息息相关,但一直以来都充当“粗大笨”角色,直到1950年代末,华一造纸厂搬迁来赤水。而真正让赤水竹产业走上规模化则是始于2001年的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赤水因地制宜变“退耕还林”为“退耕造竹”,十年磨一剑造竹80万亩左右。“退耕造竹”之初,赤水就计划了一个“阳谋”,一边栽竹,一边立项申报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底气是间伐竹林不会损害森林覆盖。因为纸浆项目环保要求严格,项目经两届国务院总理、三次上总理办公会才审批下来。2003年,赤天化年产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正式落地建设,2008年正式投产,彻底告别“粗大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赤水市委、市政府十分珍惜纸浆项目,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建设竹林基地,确保每年向企业提供竹原料逐年增加,竹农稳定增收脱贫。

多年以来,赤水抢抓机遇,竹林面积到132.8万亩。从2010年开始转入丰产竹林抚育,100万亩左右竹林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如果竹子卖不出去,肯定要找政府“算账”。赤水紧紧牵住竹产品研发这个“牛鼻子”做文章,提升竹产品市场竞争力,让企业赚钱,促竹农增收。

2013年,省级赤水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在城东破土建设,从那时起,赤水市委、市政府引导企业专注竹产品研发,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了29家竹产品规模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覆盖造纸、建材、板材、家具家私、旅游工艺品、竹炭、竹笋食品等20多个系列产品,年产值达74.6亿元。也是“十年磨一剑”,实现了由“中国竹子之乡”向“中国竹都”的华丽转身。

围绕龙头企业,延长竹浆纸制品产业链条。

4月21日,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造纸一车间综合管理员黄昭琴在电脑屏幕前,忙着整理数据,监看着每一条原纸生产线的运行情况。她2004年从学校毕业后就加入赤天化纸业,经历了纸业公司建设、投产、改制及设备升级、工艺技改。

赤天化集团根据贵州省国有企业三年行动改制计划,2014年年底完成改制,由国有企业改为民企,泰盛集团收购为止。通过几次技改,贵州泰盛将产能由年产20万吨竹浆提高到36万吨,并新建了原纸生产线,去年,公司生产纸浆32.8万吨、原纸19.5万吨,仍然保持着全球竹纸浆单系列规模最大、生产线设备最先进的纪录。

“我和爱人都是纸业员工,企业是我们一家生活的依靠。”黄昭琴已经与企业融合在了一起。

企业一端连接着市场,一端连接着农民,只有心无旁骛把竹产品做好,竹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原纸比纸浆每吨提高2000元左右附加值,纸品比原纸每吨提高3000元左右附加值,纸浆产业链条每延长一次,附加值都会相应增加,贵州泰盛带动着下游16家纸品及竹炭企业搏击市场,生产的纸浆和原纸凭借着竹纤维优势,已经占领西南云贵川市场。去年,公司年生产32.8万吨纸浆,相当于少砍伐16万亩森林,达到了以竹代木保护环境的目标。

贵州泰盛纸浆销路畅通,带动了当地物流和农民就业,公司管理有关负责人宋尔刚给记者算起账来:“2022年公司收购了140万吨竹原料,即平均每天4000吨,需要4000竹农砍伐,200辆货车运输。”带动就业效果明显。

企业以“公司+竹专业合作社”形式连接着76家竹原料切片厂,竹产品深加工推动着物流环节和竹基地建设良性发展,还持续保障竹农利益。去年,赤水市本地供应竹原料80万吨左右,18万竹农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唯美源纸品公司是落户经开区的明星企业,投产不到6年时间,其产品已覆盖高、中、低生活用纸市场。其中“知韧”系列产品属高端市场,不仅加入30%木浆生产,而且投入500万元添置了压花生产线,使四片纸巾粘贴更紧实,花纹更有艺术美感、质感,消费者的体验更好,这种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纸品更受高端消费者青睐。

企业有26条生产线,每年生产3万吨纸品,依托公司建立的80家直营店,云贵川市场占比达到10%左右。“知韧”系列生活用纸还于去年打入欧盟市场。

企业发展好了,职工福利自然不差,公司80名员工月工资达到7000元以上。员工张小莉因车祸失去了一条腿,她现在靠自己努力当上了车间主任,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实现着她的梦想。

公司总经理舒梅透露,企业计划今年启动新三板上市工作。

在赤水经开区,像唯美源纸品公司这样依托贵州泰盛——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生活用纸的公司还有8家。

贵州泰盛占地255亩的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计划建成年生产10.5万吨生活用纸、6万吨特种纸,目标是把年产36万吨竹浆产能就地消化。

赤水人把毛竹之外的竹子统称为杂竹,以纤维较长的慈竹为主,适合生产纸浆。而毛竹纤维较适合生产板材。

赤水有毛竹林53万亩,年可采伐毛竹1500万棵。

新锦竹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最早隶属赤天化集团,2010年改制为民营企业,现在已经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经过30年的技术迭代升级,其加工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南京林业大学在新锦公司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推出了竹塑集成材系列装饰板材。公司研发产品共300多种,主要覆盖建材、家具、地板、生活用品等方面,“竹王”品牌有口皆碑,深入人心。其中,马桶盖、人体秤已打入欧美市场。

公司去年与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专门供应集成材半成品,稳定占领了空缺的市场,两三天发一拖车货。公司董事长姚连书谈起企业未来规划说:“产品研发要关注消费者需求,推出更多人性化的生活用品。”

新锦公司每年消化毛竹150万根。

闽兴竹业也是一家以毛竹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产品主要以凉席、凉椅和集成材为主,年消化毛竹300万根。

赤水有 132.8 万亩竹林,生长着 12 属 34 种乡土竹种,春夏秋冬四季都有鲜笋。

红赤水生态集团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鲜笋加工的企业。从产值不到100万元的小作坊,成长为一家占地210亩的绿色生态食品加工园区,现入驻有17家食品加工企业,其中,有5家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红赤水生态食品公司开发有休闲、餐饮、预制菜三类60多个单品,“桫椤妹”“尖尖笋”“高山绿笋”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红赤水”品牌被认定为贵州老字号,竹笋系列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有机认证,楠竹笋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赤水脆笋、清水笋荣获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高山绿笋”采用独特的保鲜工艺,能永久保持竹笋青绿原色,深受消费者欢迎。

集团公司采取“基地+合作社”模式,建立了9000亩笋用林基地,竹笋生长全过程实现绿色有机。

公司在全国布局了600家经销商,还与海底捞、盒马生鲜等12家知名企业,航空企业合作,借助“一带一路”出口东南亚和欧美市场。

红赤水集团公司去年消化竹笋2万余吨,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

竹根雕、竹编、油纸伞等以竹子为原料的工艺品在旅游市场如鱼得水,活得风生水起。

杨昌芹是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工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她成立了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推陈出新,在平面竹编的基础上,推出立体竹编,让竹编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她和团队注册了20多个商标,申报了12项发明专利。去年,牵手竹艺实现了1000余万元销售收入,带动177户570人增收致富。

吹尽黄沙始到金。一根竹子挑起一二三产,赤水用二十年时间发展竹产业,牵住产品研发“牛鼻子”,让赤水竹产品搏击市场,走向世界。

中国竹都已蔚然成型,我们许以更多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