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各方解读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布时间:2023-01-30
来源: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浏览:89234

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总量有所减少,2022年末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外媒注意到,这是中国人口60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人口增速放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人口变化也与欧美日俄韩等多个国家人口增长的轨迹相符合。但人口总量减少,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就消失。目前,中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转型,质量型人口机会厚积薄发,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更强劲、更持久的动力源。


劳动年龄人口8.7556亿人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为14117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2022年我国人口减少85万人,主要还是由于新出生人口在减少,与生育意愿下降、婚育时间推迟等有关系,也与育龄妇女人口的减少有关系。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趋势会延续吗?康义认为,这个趋势应该是成立的,但并不需要太担心这个问题。人口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与产业体系是否是相匹配的。“当前我国劳动力总体上还是供大于求的,并不是说人口总量减少,人口红利就没了。我们的劳动力素质还在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经接近11年了,和我们整个产业相匹配,这就是一个好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康义称。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相比,中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与2020年相比有所减少,但仍然保持8.7556亿,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较大,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也依然存在,能够支撑当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此外,从人口质量上看,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2年的9.7年提高到2020年的10.4年。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原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据预测,2035年中国总人口还将超过14亿,2050年仍在13亿以上,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潜在市场规模巨大,伴随经济持续发展、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强劲,由此带来的超大市场规模不可估量。这不仅将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中国机遇。

多国在经历人口负增长




国际媒体17日纷纷关注中国人口变化,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在经历多年的出生人口下降后,中国总人口数开始减少,对长期稳居世界头号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新的现实。英国广播公司(BBC)17日称,联合国前统计司司长、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张保罗表示,中国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充裕的准备时间”来应对人口挑战。

“中国是否已失去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并让位于印度?”《华尔街日报》17日报道称,联合国2022年7月发布的预测显示,印度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国家。

针对外界预计印度已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预测,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7日回应称,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较为充沛,两国应用好人口红利,实现各自发展振兴,并为人类未来做出更大贡献。

《华尔街日报》引述印度智库塔克西拉研究所印太研究项目负责人马诺·凯瓦拉马尼的话称,印度拥有更年轻的劳动力和人口结构,便于吸引投资并建立更强大消费市场。但他也表示,拥有大量年轻人口也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提供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压力一直较大。

实际上,人口负增长并非中国独有。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日,日本总人口约为1.25亿,较去年同期下降54万人,日本人口已连续13年下滑。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出生人数为360.5201万人,比上年减少4%,为连续6年减少,创1979年以来最低水平。

《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称,经过工业革命,世界人口在100年里从1900年的16.5亿人激增至约4倍,成为20世纪经济繁荣的基础。联合国称,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达到80亿人,但将在2086年以104亿人迎来顶峰。上次推算认为顶峰为2100年的109亿人,时间大幅提前。

探寻新的经济繁荣方程式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称,全球人口的爆炸式增长走向终结,将首次步入下坡路。由于经济发展和女性进入社会,世界正进入低生育社会。经过工业革命,以人口增长为东风持续发展经济的黄金期已成为过去。人类将探寻新的经济繁荣方程式。

英国《金融时报》17日评论称,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劳动力和需求的重要来源,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中国人口转变预计对世界经济产生长期影响。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随着工人数量的减少,自动化兴起将抵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人口结构对于消费和投资也有重大影响。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和日本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5岁以上家庭的消费结构,和35-44岁家庭的消费结构大相径庭。前者的家庭支出主要集中于:养老院、医疗保健和房屋装修。而后者的消费支出则主要集中于:房租、教育、娱乐和外出就餐。

养老保险行业也将迎来利好。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老龄化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新现实,如何更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变量之一。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等等,都与健康养老、实现健康老龄化息息相关。

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政策而言,中国可从顶层设计上多管齐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提供更多技能素质人才来适应中国工业制造和智慧制造的经济发展阶段,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继续保持和扩大劳动参与率,尤其是我国60岁及以上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优势,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对目前人力资源的供应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