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机构动态
以创新为驱动,以转化为桥梁,三场盛会联袂共筑医学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2-11-16
来源: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浏览:9755

2022年11月11日~13日,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主办、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等共同协办的第二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年会、第六届肝胆肿瘤及传染病论坛、第七届NIH华人科学家年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成功召开。

本届大会以“创新转化”为主题,除主会场以外共设置了11个分论坛,规模庞大、内容丰富,云集了国内外众多医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疾病防控、临床诊疗、转化医学研究等相关热点分享进展、碰撞思维、交流经验,搭建了医、健、研、学、企互通互助的桥梁,为国内同道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大会开幕式】

贯彻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张宁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校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刘维林会长和北京大学、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分别致开幕辞。

图片 1.png 

黄爱龙校长代表本届大会的承办单位对与会专家的热情支持表示诚挚感谢,相信本次会议的学术交流将对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成果转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片 2.png 

刘维林会长对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前期工作成果予以高度肯定,评价这一“三会合一”的学术盛宴以创新转化为主题、是一次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端论坛,希望与会同道以此为契机,共同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图片 3.png 

詹启敏院士NIH华人学者学会成立7年来的工作做了简要回顾,学会充分发挥了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创新发展的优势;并强调,人口老龄化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提升我国科技转化为临床服务的能力和效力是我们当前的重大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希望业界同道不断创新、优化新兴交叉学科的融合建设,加快我国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造福广大人民。

 

【主会场论坛】

创新引领精准,转化赋能临床

 

院士论坛

北京大学、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国工程院王红阳院士,空军军医大学、中国工程院陈志南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王福生院士带来精彩学术报告,分别以“科技创新引领肿瘤精准医学”“聚焦医学难题,注重临床转化”“炎-癌重大疾病细胞与分子免疫介导机制和转化医学”“重大传染病细胞治疗研究进展”为主题,宏观分析了肿瘤和重大传染病基础研究、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现状与挑战,高屋建瓴指导了努力突破的方向,系统解读了带领团队在领域内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探索成果,以丰富的研究数据向与会同道呈现了转化医学领域最前沿的进展,以团队成功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源于临床、回归临床的科研转化思路。

几位院士的学术思想都体现了一致的科学内涵——精准是医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转化和整合是医学发展的模式和机制,精准医学是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内涵,精准医学发展需要政、产、学、研、用的合力,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指明了道路。

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北京大学张宁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赵景民教授担任本环节主持嘉宾。

 

创新论坛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冯华教授White Matter Recover in ICH with Neuroendoscopy为题,介绍了带领团队在脑白质保护与脑出血预后改善方面的突破性发现北京大学张宁教授结合国内外前沿以及团队的系统性重磅成果全面分享了肝癌异质性研究进展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新冠疫情防控:向科学要答案”为主题,展示了重庆医科大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

北京电力医院姬军生教授、中山大学谢志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陆荫英教授共同主持了本环节学术内容。

 

主会场总结

张宁教授对主会场论坛做了高度总结。张教授指出,当前国家把人民生命健康问题以及科技创新的核心引领作用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对医疗工作、医学研究也提出了新的高要求,诸位院士和专家的精彩报告从不同领域阐释了创新与转化的要义,希望大家学有所得、得以致用。

 

图片 4.png 

各个分论坛专家云集

 

影像引导微创消融创新技术论坛】

影像精准“导航”,助推微创时代

 

本论坛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陆荫英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夏锋教授共同担任主席。来自重庆、天津的多位专家聚焦肝脏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增强超声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EUS LI-RADS)的临床应用、肝胆肿瘤消融治疗、胰腺癌超声化疗等影像学和消融技术在肝胆胰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南推荐及实践经验展开主题报告、“南北”交流互动。

影像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不仅极大提升了疾病诊断准确率,也为局部治疗提供了更精确的病灶定位,使微创治疗更加精准、患者更大获益。

 

【眼科与整形创新转化论坛】

重拾“一寸秋波”,重圆“美丽人生”

 

论坛分为眼科电整形与医美修复两大篇章,分别以一寸秋波,千斛明珠未觉多“光电声守护明媚朝夕,新科技力挽韶华岁月”两组极富诗意的主题展开了精彩的学术内容。眼科专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李琳教授担任主席,电整形与医美修复专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董继英教授担任主席 

眼科分论坛中,来自重庆、上海的多位专家围绕近视、弱视、老花眼、甲状腺相关眼病、免疫致盲性眼病的新型治疗手段以及视功能筛查等新型诊断技术分享前沿进展。电整形与医美修复分论坛中,上海、重庆、山东等地的专家于云端同频共振,共同探讨了皮肤年轻化功效性产品发展、皮肤光老化光电治疗、医美领域注射材料的应用、美容相关性血管性疾病的微创治疗、新型人工材料改善下眼睑皮肤松弛等新药物、新技术进展。整个论坛内容寓人文于科学,与会专家和线上参会同道共同在日新月异的领域发展中预见更多患者的光明美好人生。

 

【脑科学创新转化论坛】

破译机制“密码”,破解技术“禁区”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张亚卓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冯华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晓川教授共同为本论坛开场致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工程院周良辅院士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国科学院卞修武院士重磅领衔本论坛学术内容,分别以人工智能在临床医学的应用概况、挑战和对策”和“肿瘤血管病理学——肿瘤血管免疫微环境与精准诊疗”为主题带来精彩讲座。

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等多地的脑科学大咖于线上共聚一堂,聚焦胶质瘤、颅咽管瘤、垂体瘤、神经遗传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疾病的多组学机制探索、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共话进展、共享经验。

 

【脑损伤与康复创新转化论坛】

优化综合管理,攻坚世界难题

 

本论坛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孙炜教授担任主席,来自北京、重庆、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多个省市的专家立足于脑损伤这一世界医学难题,从临床医学、康复学、转化医学三大视角探讨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脑损伤不仅包括脑外伤,还包括由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颅内感染、缺血缺氧等疾病或因素引起的损伤。当前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重视脑损伤后功能的康复。

论坛议题包括脑室穿刺定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颅脑定位贴膜转化应用、颅骨修补手术等脑损伤治疗相关技术的创新和优化,多位讲者展示了发明成果的转化、分享了临床实践中的典型病例,为与会同道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骨科创新转化论坛】

AI引领技术革命,理想照进现实

 

本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艾松涛教授担任主席。从诊断到治疗,影像学技术都担当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AI)已逐渐渗透到众多科学领域,正在引领一场技术革命,部分已走向临床、正在革新实践。

本论坛中,与会专家聚焦骨关节动态成像、基于AI的骨关节多模态图像处理与分析、髋臼唇损伤的MR诊断、骨肿瘤病理智能切片技术与转化等主题,探讨了骨关节疾病的病理学和影像学诊断进展,展现了AI技术为真实世界临床带来的积极改变。

 

【微创医疗器械创新发展论坛】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追求更小创伤、更大获益

 

本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郑民华教授进行开场致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晶教授和潘睿俊教授担任主席。微创技术的兴起是外科学领域的划时代巨变,微创器械的更新迭代有力推动着手术的进步,从最初的2D腹腔镜到3D、4K腹腔镜到手术机器人及各类微创吻合器械,一直朝着更加微创、更加精准的目标突破前行。

本论坛学术内容充分体现了医企共融共进的创新转化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多名专家与多家外资和国内大型企业的负责人展开精彩对话,聚焦微创手术临床需求,共谋器械创新研发方向

 

【肝胆肿瘤免疫联合治疗论坛】

新时期的挑战——从别无选择到如何选择

 

本论坛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陆荫英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夏锋教授共同担任主席。论坛内容分为前沿论道、诊疗思辨多学科讨论三个部分进行,以数据解读、病例分享、多学科团队(MDT)对话等形式,深入研讨了肝癌和胆管癌的免疫治疗机制研究及联合治疗策略(联合大分子或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是肿瘤学领域的革命性进步,为众多瘤种治疗带来了空前的突破,临床医生也随之面对了诸多“甜蜜的烦恼”,以往是无奈于别无选择,如今要思考如何选择。未来,以Biomarker指导方案和人群选择、优化排兵布阵之道仍是肝胆肿瘤免疫治疗中要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肝胆肿瘤创新转化前沿论坛】

新药重塑格局,联合创造新机

 

本论坛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陆荫英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郝纯毅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赵海涛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张雷达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

本次论坛分为肝胆肿瘤靶向”和肝胆肿瘤创新研究两个专题部分肝胆肿瘤靶向专题部分从肝癌一线新型靶向治疗、靶向药物转化治疗、免疫治疗药物转化治疗以及晚期的靶免联合治疗等不同角度带来精彩学术报告,解读了最新的研究数据,分享了各中心的实践体会与经验。肝胆肿瘤创新研究专题部分报告了精准外科背景下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和免疫治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肝癌系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精准时代为患者获益提供了更多可能,对外科医生手术技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充分的循证依据,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已成为晚期肝细胞癌(HCC)治疗的新趋势。肝胆肿瘤诊治多学科专家学者们进行了精彩分享和讨论吸引了国内同道的广泛关注,干货满满,意犹未尽。

 

【肝胆肿瘤转化及外科治疗论坛】

内外兼修”综合治疗,全程管理“肝胆相照”

 

本论坛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纪文斌教授和白莉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继业教授共同担任主席。综合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策略,MDT协作已成为肿瘤全程管理的主流模式。围术期治疗中,靶免新药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辅助治疗中的探索和应用愈加深入和广泛,旨在提高R0切除率、创造手术机会、降低复发风险,最终增加生存获益。同时,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技术的发展为术后疗效监测、预后预测带来了新的有力“武器”。

该论坛中,与会专家围绕这些内容梳理国际进展、解读行业共识、分享病例实践,合多学科之力优势互补、加速前行。

 

【胃肠肿瘤治疗新技术新理念】

“胃”来已来,“肠”治久安,破浪前行

 

本论坛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熊斌教授进行开场致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何爱娜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晶教授担任主席。“类器官”被喻为“研究疾病的利器,再生医学的未来”。肿瘤学领域,类器官对于深入、全面认识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和异质性、指导精准治疗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基因检测技术为肿瘤早筛、早诊、精准用药、复发监测提供了尖端武器。

本论坛分为类器官新技术、基因检测新技术、类器官平台构建及前瞻性应用三大版块,分别讨论了类器官技术在胃肠肿瘤药敏检测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基因检测在胃肠肿瘤全程管理中的价值,以及肿瘤类器官平台的标准化建设,以前沿的视角为胃肠肿瘤防-诊-治绘制了一套全新的蓝图。

 

【第七届NIH华人科学家年会】

生物医药领域的学术盛会

 

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担任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并由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韩蔚龙以及30余名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华人科学家出席会议,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科学研究部部长张宁主持了本次会议

本次大会分为疾病防控与损伤机制、人工智能与临床转化、疾病模型与诊疗思路等三个主题。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华人科学家们作了专题报告并开展小组讨论,学术氛围浓厚、思想碰撞激烈,为参会观众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学术盛宴。

 

【大会总结】

明天会更好,一起向未来!

 

为期两天的学术日程中,总线上参会人数达到了7万人从主会场到其他分论坛,映照出全球医学领域的空前繁荣,医生、研究者、患者都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从大会内容中我们激动地看到,手术机器人、基因检测、多组学、AI、类器官等新技术已渗透到众多领域,CAR-T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治疗等新药物层出不穷,综合治疗、联合治疗、转化治疗等理念历久弥新,一切都围绕着创新与转化两大关键词不断突破、超越、前行。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届盛会的到来,共同期待全球医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线上支持媒体:博医荟

编辑:博医荟内容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