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乡动态
长寿之乡重庆江津:非遗出圈!历史文脉的创新传承,探长江经济带上的非遗匠造江津样本
发布时间:2022-02-05
来源: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浏览:30491

大江之津,非遗荟萃。作为重庆市第一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有1800余年建邑史的江津,文脉深厚,在这里,古街、庄园、祠堂、书院如同根系般相连,五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更是全国罕见。来到江津,不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能感受江津深厚的人文气息。非遗,更是江津传承千年的历史人文中,最为弥足珍贵的遗珠。


微信图片_20220204234013.jpg


时间跨越千年,在如今的江津,雄厚的产业基础与深厚的历史文脉交相辉映、彼此赋能,即日起,界面新闻以非遗酿造产业为窗口,一探江津如何通过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开创非遗经济品牌化、时尚化、国际化的新途径。



非遗酿造,率先形成“江津模式”


2021年10月,据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录,江津区目前一共有26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涉及的非遗文化范围包含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型。例如:旱码头龙舟歌会;江津白沙“闹元宵”习俗;昆仑太极拳;江津酱油、醋酿造技艺;石蟆百戏伎艺;永兴吆喝;小彩龙舞;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白沙风筝制作技艺......


“江津多元的人文艺术融合的经历,为酿造技艺筑就了历史温床。”作为江津作家协会主席、江津区文旅委调研员的庞国翔,深耕巴蜀民俗文化20多年。在他看来,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是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在江津共存的重要基础,而复杂的人口流动,则是造就江津地区有着多元文化融合背景的重要原因。


这与江津的历史密不可分。庞国翔说,在清朝康熙年间,因四川地理位置优越、资源富饶,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也就因此在频频战争后人数锐减到堪堪八万人左右,而江津仅有1000多人口。为了填补人口,康熙皇帝采用“湖广填四川”之举,在之后的近一百多年里,靠近四川的湖北、湖南、陕西、广东、广西等地区,移民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四川。


由此,由不同地区带来的多元文化在江津这片土地不断沿袭、交融,为江津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的诞生和传承提供了历史基础。


在庞国翔看来,江津非遗文化品类繁多,但在这中间,逐渐展现出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并助力形成“江津模式”的品类,当属江津酿造技艺为首


微信图片_20220204234025.jpg


在江津,镇北长江奔涌;镇西驴溪河九曲回肠,在白沙码头汇入滚滚长江。这里历来就是南下云贵、西接泸宜的水陆码头,盐粮生货从长江运来,上岸用马驴驮走,赶往莽莽群山中的云贵。


江津的人文和历史,从一开始就注定离不开山水的滋养,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先天优势,江津酱油、醋酿造技艺与江津烧酒酿造技艺也在江津的山水中得以滋长出绵延不断的生命力。


庞国翔说,江津的山水和历史共同养育了一带人文艺术的传承。因此,无论从传承完整性上还是历史价值来讲,江津的酿造技艺足以令江津的非遗文化更加具有历史厚重感。



创新“出圈”,江津非遗酿出产业高地


在江津白沙镇,空气里四处萦绕着清香酒味,水汽飘散在青瓦出檐、粉墙穿斗的街头,江津酿造的样本典范——江津烧酒就是诞生于此。




江津区文化馆群文研究馆员、江津区决咨委文化专委会专家、副主任邓正益介绍,《蜀海丛谈》曾载曰:“白沙,为四川省著名巨镇,产酒最富,商贾云集,又为川盐销黔运道”。经过“蒸、摊、曲、酵、烤”的江津烧酒口感醇正绵柔,驰名中外。


据《江津县志》记载,白沙烧酒酿于明嘉靖年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其兴盛时期,当地有酿酒槽房(酿酒人家)300余家,并形成以卖酒为产业的槽坊街。那时的人们就把这条酿酒的街,叫做“槽坊街”。


这项技艺,经受住了历史的磨炼,从槽坊街到白沙酒厂再到驴溪烧酒,几百年来,江津烧酒变的是创新传承的手法,不变的,是匠心独到的技艺与坚持。


微信图片_20220204234030.jpg


此前,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共享白酒盛宴·共论酒业发展”为主题的川渝白酒产业发展论坛圆满举行。论坛上透露,目前,江津区正在围绕白沙园区建设白酒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助力酒水饮料板块打造西南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示范基地,并发展江津白酒产业,打造重庆酒城,将白沙建设成为清香型白酒的优势产区,预计到2025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


江津区文化馆馆长钟捷表示:“江津烧酒的成功传承和创新,是江津灵活运用产业化发展道路的鲜明体现和样本,也是我们接下来会持续结合实际广泛运用到其他非遗项目的主要路线。”




产旅融合,江津非遗绽放成渝经济圈


以非遗酿造的发展为蓝本,江津的非遗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邓正益介绍,江津区从2005年开始了第一批的非遗线索普查和命名名录工作。目前,全区已经申报了8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72位非遗传承人。而如何进一步细化保护工作,就成为了当前江津主要的工作内容。


12月28日,江津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开幕会在区行政中心会议中心举行。党代会报告中,关于建设“五地一城”的目标对非遗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引


钟捷表示,未来,江津区计划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基地、内陆开放前沿和陆港型综合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地、休闲旅游胜地以及宜居城市。以此为原点,将着重对非遗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推动建设。


他说,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规划范围之一,江津肩负着与主城区同城化融合发展的责任,依靠着长江沿岸这条主轴,江津目前也正着力于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也提到,江津、万州等地,围绕特色美食、传统工艺产品、民俗节庆、自然遗迹等,建设特色消费聚集区;建设一批人文气息浓厚的特色商业名镇




在邓正益看来,不光是针对酿造技艺,政策的助力与江津自身的人文历史底蕴和丰富非遗文化资源相得益彰,将成为江津整体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主要方向。


站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及巴蜀文化旅游建设走廊建设的潮头,江津非遗文化在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之下,正在表现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相关文章